当前位置:鼾症>>注意事项>>医术创新麻醉理念nbsp再攀手术>>
睡觉“打呼噜”以往被人认为睡的香。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为什么会鼾声大作,其实是呼吸道出现了阻塞,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就会产生一系列危害,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俗称“鼾症”。
有一部分“鼾症”患者呼吸道阻塞部位在口咽结合部的腭咽及悬雍垂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扩大通气道。令麻醉科医生感到棘手的是,这类手术麻醉呼吸管理和手术操作都在这条“咽喉要道”上,这个地方有时一口痰憋住了都会带来严重后果。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这类鼾症手术的麻醉都是采用全身麻醉,但术后麻醉苏醒时如何过渡到患者自己的呼吸才是这类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所在。
临床麻醉中发现,麻醉中为了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使用的肌肉松弛剂的术后残留作用,对患者呼吸恢复影响较其他手术要显著的多。能不能麻醉中不使用肌肉松弛剂,让患者术后自己迅速恢复呼吸,简化鼾症手术的术后恢复程序,一直是麻醉科医师想拿下的“难题”。
医院麻醉科成功地完成了首例无肌松剂全身麻醉下的鼾症手术。陈先生今年40岁,打鼾的历史已有8年多,近期经常夜间憋醒,白天精神萎靡,一不留神就鼾声大作,可没几分钟又因喘不过气硬生生地惊醒。到我院检查发现,陈先生呼吸道狭窄之处就在口咽结合部的腭咽悬雍垂处,符合手术的指征,但陈先生同时还合并严重的鼻炎,双侧鼻甲肥大,平时鼻子通气非常费力。
手术前嘱患者张口,检查呼吸道
医院麻醉科针对陈先生的病情,精心设计了麻醉方案,麻醉中不光未使用任何肌松药,还采用了超前镇痛、高质量的围术期镇静和计算机控制的静脉全麻药输注等多项靶向控制麻醉技术,结果手术后5分钟陈先生的自主呼吸就恢复到术前状态,手术后15分钟在清醒平稳的状态下拔出了气管导管,直接送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手术结束后20min患者苏醒已拔除气管导管,自我感觉良好,安静、平稳
无肌松药全麻是首次用于鼾症手术,它的成功开创了这类手术麻醉的新格局,它代表的精确靶向控制麻醉新理念将越来越深入地影响高危手术麻醉的实施,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后续报道:第二例无肌松剂全身麻醉下的鼾症手术
胡先生,40岁,病史有10余年,体重指数32.32(严重超标,危及健康),还合并极高危的高血压病,病情的复杂危重程度超过了第一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87min,也达到了我们预期该麻醉方法适用手术时间的极限。手术麻醉都非常成功,完全按照预期麻醉方案实施,整个过程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非常平稳,术毕麻醉苏醒平静迅速,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对麻醉效果特别满意。这例手术麻醉的成功再次验证了无肌松剂全身麻醉用于鼾症手术的独创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为外科手术“保驾护航”,临床工作中只有沉淀了相当的经验和技术水准,才能突破传统,创新理念,迎接挑战。
鐧界櫆椋庡彲浠ユ不鐤楀悧鍝噷鑳芥不鐤楃櫧鐧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