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鼾症>>鼾症病因>>小儿打呼噜应不应该手术>>
4岁的徐子谦小朋友在一年前就出现鼻塞和睡时打呼噜,响声时大时小,睡觉时张口呼吸,辗转反侧,且屡次发现呼噜声会在睡眠过程中暂停数秒钟。医院检查,医生告知是“小儿鼾症”,服用了几个星期药物后,打呼噜症状并没有所改变。再次复查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其家长也提出疑惑“打呼噜就要手术治疗吗”?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小儿鼾症”是否真的需要手术治疗吗?
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病态
鼾症俗称打呼噜,小儿鼾症称之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近几年小儿鼾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状态,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腺样体和扁桃体发生肥大能够阻塞患儿的鼻咽和口咽部,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大脑缺氧,对小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发生小儿鼾症的原因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有密切关联,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会加大小儿吸气时的空气阻力,阻塞上气道,压迫咽鼓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时大多数患儿还会伴有鼻窦炎和中耳炎等相关的疾病。
腺样体肥大使小儿变丑变笨,影响学习
面部发育异常和加重鼻窦炎造成的恶性循环如下:
小儿发育期间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可引起颌面骨发育障碍,使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齿突出、牙列不整齐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精神萎靡,食欲及记忆力的下降,面部表情愚钝,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可使后鼻孔堵塞,加重鼻及鼻窦的炎症。肥大的腺样体及粘膜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分泌物积于鼻腔内不易擤出,出现鼻塞、张口呼吸,哺乳苦难、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因小儿的咽鼓管呈平行状态,可引起该侧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转导性耳聋、耳鸣,或化脓性中耳炎。
进行腺样体切除的情况和什么时候选择手术
1.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张口呼吸,打呼噜或有鼻塞性鼻音,
2.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了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者,
3.已形成“腺样体面容”,消瘦,发育不良者,食欲不振,
4.腺样体肥大伴鼻腔鼻窦炎症反复发作或上呼吸道感染频发者。
目前小儿鼾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患儿的治愈率高,不过手术适应症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且患儿的年龄不应该称为手术的禁忌症。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决定,中华医学会现代临床医学主张---小儿鼾症一经发现,尽早手术治愈。(五官科)
医院.耳鼻喉科长期开展小儿鼾症根治手术,一次性彻底解决儿童此类病患,并可预约省内知名专家、主任医师、南京军区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周本忠教授亲临我院主刀。截止目前在我院治愈最小患儿3周岁。
专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