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危害

AI5G在心脑血管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行

从左至右分别为:优加利健康管理董事长陈娟女士,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主任刘兴鹏先生,数坤科技战略副总裁刘建先生,沃福曼医疗执行总裁李峰先生,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周瑔先生

11月24日,由CHC医疗咨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嘉宾对话环节,来自医院、优加利健康管理、数坤科技、沃福曼医疗、君联资本的多位嘉宾,就“人工智能、5G技术在心脑血管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带来的行业思考”话题,展开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讨论。

圆桌要点总结:

1.医生群体是慢热的,但是如果AI真的能够刺激到他,他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2.目前AI对于中游的诊断大有可为(比如各种影像诊断),不过对于治疗(比如怎么把这个手术做完,怎么把起搏器装进去等)还需要一点时间,下游的管理而言,病人出院之后有海量穿戴式设备的数据,对于上游的筛查、预测心脏病的风险等,都是极其广阔的蓝海,AI大有可为。

3.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后,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基层医生可以更快更直接地读懂心电图。医院来说,它起的是智库的作用,同时帮医生做技术辅导。

4.5G问世之后将会使得医疗去中心化方面取得比较大的进步。

5.5G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专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达到一个分层诊疗的目的,其实就达到了国家现在想把优医院,输送到老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做到能看上病,看病不贵,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的诊疗。

6.今天的飞机虽然已经高度自动化,但从来没有人说哪架飞机要把机长取消了,在人命关天的场景下一定要有人来把关。因为医疗的特殊性,关乎于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试错的成本太高,医生的功能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掉。

7.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之后,医生的地位可能会进入下行通道,但最终获益的是患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8.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大病化,以及现在医生资源的稀缺,包括现在医改要求患者回到基层去、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等都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以下为现场讨论速记(AI报道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陈娟:非常荣幸主持今天的论坛,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和5G已经逐渐落地。我们想跟在座的各位嘉宾讨论一下5G和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以及对行业的思考。首先,想请各位嘉宾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和企业。

周瑔:大家好,我是君联资本周瑔,负责器械方面的投资。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年成立,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工业投资的基金。迄今为止,君联在国内外投资了多家企业,其中已经有小家在国内或者美国完成上市。我们投资年限长,但在医疗领域相对起步较晚,在年、年才在医疗方面有所投资,投了80余家医疗类企业、投资额约8亿美金,其中不乏一批上市公司,投资覆盖整个药物领域,包括成熟的药厂、外包服务、新药研发等各个方面。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一条专门的基金,目前已经做到了第二期,并且准备做第三期基金,有一个十五人的团队。

李峰:我是南京沃福曼医疗李峰,沃福曼主做OCT技术和相关产品,今年3月和8月分别走创新医疗器械通道,拿到了两张FDA证书。未来我们会跟医生紧密地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地给患者带来福音。沃福曼去年拿到了A轮融资,现在正在启动B轮。

刘建:大家好,我叫刘建,来自数坤科技,数坤科技是专门做影像的公司,年成立,现在已经经历了A轮和B轮融资。我们的团队发展很快,在上海、深圳和北京都有分公司,有余人,其中60%是研发人员,他们来自清华、中科院和海外的博士。研发人员构成一部分来自IBM,一部分来自高校,商业团队大部分来自GE医疗。数坤科技最初专注做心血管影像方面的人工智能产品,目前已经有医院在应用,我们今年开始做一些商业转化,大概有50单,明年会有更大进步。公司虽然成立较晚,但是已经有多个专利,我们的人工智能是医学影像赛道第一个进入创新通道的,有望在医学AI拿到第一张证,这样我们医院带来的服务会加快。

刘兴鹏:大家好,我是刘兴鹏,是会场中为数不多的医生之一。我是心脏科大夫,我有两个身份,医院心内科主任,同时也是国内心脏病领域第一家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医疗集团的创始人,目前我们的医生集团有医院心脏病各个专业的心脏专家,一共多名。目前我们有24医院,同时第一家由国内医生医院也正在启动当中。

陈娟:大家好,我叫陈娟,来自于乐普医疗,我运营的是乐普旗下的优加利,主要做人工智能心电技术。这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医疗板块还是非常保守,基于对生命的严谨,医疗还是走的比较慢一些。我们去年拿到了人工智能CE和FDA注册证,是美国FDA给中国发的第一张人工智能牌照。过去一年,优加利通过远程心电数据分析的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这几年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临床的变化很大。人工智能要应用到临床,产品被认可一定是来自于临床医生的,但是非常好的技术到临床应用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一旦落地就会引发爆发式增长,这个困惑在于临床医生对技术的认可程度。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刘主任,想了解下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对人工智能的落地是怎么样的态度,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用空间会在哪里?

刘兴鹏:医生是个慢热型的群体,我本人也是。其实我对人工智能已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iub.com/hzwh/1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