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鼾症>>鼾症治疗>>从血管闭塞到大脑恢复血流灌注,卒中复发率>>
今年六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分析表示在年-年期间,造成中国人寿命损失首要病因依旧为脑卒中。作为常见的慢性病,脑卒中已经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并且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了脑卒中高危人群。当疾病已经发生,后悔就没有作用了,即使进入诊治流程仍然避免不了后遗症产生,只能通过神经内外科的综合治疗以尽量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颈内动脉闭塞是造成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青年人则常见于颈动脉夹层。当闭塞时间超过四周后,就认为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有些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即使是这样,仍存在有卒中发作的可能。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则更为危险,对于这部分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重点在于评估侧枝循环是否充分,根据患者血管情况来改善血流动力学问题,减少复发风险。
典型案例
患者李某某,男,63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入院1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医院就诊,予“尿激酶”万单位溶栓治疗,溶栓后12小时复查颅脑MRA示:1.左侧额颞顶叶、岛叶、基底节-放射冠区及左侧视放射多发亚急性期脑梗塞。2.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右侧小脑及右侧顶、枕叶多发陈旧性脑梗塞。3.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硬化;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及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局部狭窄。头颈部血管重建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钙化及非钙化斑块形成,局部管腔重度狭窄,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多发粥样钙化斑,相应节段管腔轻度变窄。在予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监控血糖、营养神经、抗自由基、改善循环、扩容、护胃、康复理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家属为进一步解决颈内动脉狭窄问题转入我院。
治疗过程
入院后,我科完善相关检查。主管医师王玉周副主任医师分析:结合我院头部磁共振影像与磁共振灌注成像,患者脑缺血范围远远大于目前的梗死区,后续有很高的复发风险。
全脑血管照影影像则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率约为90%,狭窄长度约为4mm。
为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后续复发,经过与介入室术前讨论,并和家属沟通,充分告知手术可能的获益与风险后,决定为患者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以改善患者颅脑血流灌注情况。
手术过程顺利,对比手术前后全脑血管造影影像,狭窄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约10%,颈内动脉及远端血管显影通畅,血供范围及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再通术前
再通术后
专家讲解
神经内一科王展航主任表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主要的危害是由于血流中断导致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坏死。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颅内外搭桥,血管再通治疗等。无症状患者在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可无需特殊处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通过药物积极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治疗,同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行颅内外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颅内外搭桥治疗可能改善脑组织血供、降低卒中复发率,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手术需要在有资质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主持。对于灌注不足导致功能缺损的区域,介入治疗创伤小,并且有潜在获益,如可以再通,患者获益更为显著。但是介入再通仍然存在风险,常见的并发症有过度灌注综合征、脑栓塞、夹层以及再狭窄等,需经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
专家介绍王展航
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认知障碍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医养融合分会副主任委员,抗衰老及脑变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成果转化应用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医学专家会员。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科学会委员。
专业: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及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主持省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多2项,国内外已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主编《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参与编写《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7:30
24小时咨询
医生办公室-转
护士站-转
王玉周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现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亚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擅长疾病包括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取栓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感染,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等危重疾病的救治。对于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元病及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也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广东省卫计委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7:30;星期四上午08:00-12:00,下午14:00-17:30
24小时咨询
医生办公室-转
护士站-转
相关阅读?神经内科疾病为什么要做腰穿?
?GFAP-IgG(+)合并MOG-IgG(+)案例报道
?突发视力下降,可能不仅是眼科疾病,还需警惕...
?青壮年出现双下肢疼痛乏力,排尿排便困难,需警惕这病
?治疗Bickerstaff脑干脑炎需趁早
?甲亢合并静脉窦血栓,治疗方法在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