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 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症状主要有:厌油、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精神恍惚、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等等,一般情况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会表现出低热。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会出现黄疸、蜘蛛痣(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若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蜘蛛痣就会消失)、肝掌(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等症状,说明患者肝脏受到严重的损伤,肝功能异常,此时,医院治疗,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延误治疗,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几率是有的。
乙肝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感染乙型肝炎的病毒后必然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认为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因此容易发生免疫时受而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很容易在短期内进行免疫清除,因而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时,亦可导致慢性肝炎,而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休系统时,以及在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下,可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即发生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定居复制,因此对于乙肝患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的肝外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如急性乙肝可以致血清样病变是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关节腔滑膜并激活补体所致,而慢性乙型肝炎时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膜性肾小球肾炎伴发肾病综合征,临床叫肝肾综合征。
乙肝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并且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乙肝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肝原性糖尿病
乙肝的并发症在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显增高而C肽正常。服糖后胰岛素明显升高而C太峰值仍较正常稍低。是因为肝脏对胰岛素灭活能力减低,促使胰岛素升高,另外胰高糖素在肝脏灭活减少,加以肝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产生抗力,因而虽胰岛素升高而血糖仍高,同时C肽受肝脏影响少,故C肽不高,提示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异常。
2、脂肪肝
机制尚不清,这类乙肝的并发症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单项ALT轻、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声检查可见脂肪肝波形,确诊根据肝活检病理检查。
3、肝硬化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这类乙肝的并发症是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4、肝癌
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
5、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在乙肝的并发症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乙肝有哪些典型症状
乙肝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疼痛,黄疸(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部分病例还伴有脾脏肿大。
1、全身症状:大多表现为浑身感到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个别由于精神压力,也有可能出现失眠、多梦等。
2、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肝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症状:一般表现为眼睛、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变深。
5、肝外表现: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乙肝应该如何预防
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者估计有5%~10%,而乙肝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目前没有完全有效治愈乙肝的方法,所以预防乙肝是关键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
各型急性肝炎患者的隔离期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期而定对无症状HBV和HCV携带者应该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包括HBeAg、HBVDNA、抗HCV和HCVRNA,阳性者应该禁止献血和从事托幼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每个献血员和每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eAg和抗HCV严禁阳性者献血,禁用阳性血液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针灸针,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高压或煮沸消毒不耐热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小时消毒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盒流动水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与不清楚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的人进行性行为前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正确地使用避孕套,可以减低感染的机会不用他人的有可能与血液及体液接触的私人物品,如牙刷(刷牙出血)、剃刀及针筒对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脱痣等接触血液的手术谨慎对待,尤其不应使用消毒不合格的仪器进行,尽量使用“用后即弃”(一次性)的器具如工作需要与病者接触,应实行一些安全措施如会接触大量病者的血液及体液,应戴上手套、面罩和保护外衣也可用稀释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3、保护易感人群
凡新生儿(尤其是母亲HBeAg阳性者)出生后24小时内都应立即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3次后保护率约为85%HBeAg阳性孕妇在怀孕后3个月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可能对母婴传播起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