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症状

揭秘药王孙思邈ldquo艾火遍身烧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语焉不详的“艾火遍身烧”到底是个什么鬼?

明朝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的一段记载为我们解密:

保仪郎顿公儒,苦冷疾二年,至于骨立。一日,正艾灼,而赵三翁者来,询以病源,顿实告,翁悉令撤去。时方盛暑,俾就屋开三天窗,放日光下射,使顿仰卧揉艾,遍铺腹上约十数斤,乘日光灸之。移时,热透脐腹不可忍,俄腹中如雷鸣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明日复为之。如是一月,疾良已,仍令满百二十日。自是,宿疴如洗,壮健如少年时。翁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之不审,虚受痛楚,耗损气力。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且又徐徐照射,入腹之功极大。但五六七月为上,若秋冬间,当以厚艾铺腹,蒙以绵衣,熨斗盛炭火,慢熨之,以闻浓艾气为度,亦其次也。”

这就是药王孙思邈“艾火遍身烧”的全过程!

文言文晦涩难懂,用白话文翻译如下:

保义郞顿公儒,被寒病折磨了两年,到了骨瘦如材的地步。一天,正在艾炙,赵三翁来看他。问了他的病因,顿公儒如实相告,赵三翁让他把艾炙撤去。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打开所有门窗和天窗,让太阳照进屋里来。让顿公儒躺在艾叶上面,全身盖上几十斤揉过的艾叶,让太阳晒。不一会儿,热量已经到达腹内。热得实在难忍,并且腹内如雷一样响,腹泄了。直到口鼻都冒出艾的味道,才停止。后来他天天如此,坚持了一个月,病痛明显好转。又追加了20天,从此,顽疾竟然好了,身体壮得像少年一样。赵三翁说,这是药王孙思邈的秘方,世人只知道艾炙,却不知道如果找穴不正确,白受罪,效果也差。太阳是真火,用太阳光艾炙,可以进入体内,又是缓缓加热,效果极佳。农历五六七月份进行比较好,阳光充足。如果是秋冬进行,就应该用艾叶盖全身,再盖上厚被,然后用碳火炉来慢慢熨烫,直到闻到很重的艾味就停止,这个也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没有夏天阳光来得好。

孙思邈“艾火遍身烧”缘何能令一个幼年多病的人能在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潇湘君想引用一段分析,与灸友分享——

“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故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曰:“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者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日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然,艾灸之法,何以能壮阳气呢?艾火连续燃烧,能使温热之气由孔穴传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致使直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能壮元阳固虚脱、有培补元气,固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病之功,乃为历代养生大家所尊崇。

时下正值三伏,伏天养生,莫过于艾灸。土烧成砖,千年而存在,盖火之力。故,艾灸是增加生命能源的方法之一,续命唯火一法。艾火壮阳气,阳气足,万病灭,阳气尽,命亦去,这与油尽灯枯一个道理。

不过,《六研斋笔记》的上述记载,有个地方值得特别提出,那就是“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请教艾灸方家,上述药王熨灸大法,真的会有艾气从口鼻冒出来?这让潇湘君想起了《艾灸通说》中的一段话:

盖古人采艾,名灸草者,其功鸣呼伟矣哉。意其灸之为用也,孤行虽微,内治有力,非惟火气温之,暗通艾气之妙,至矣尽矣!专谓火气温之,则温石熨法亦何别焉。若夫杨起、杨诚皆曰:小儿脐风,妇人腹痛,脐上隔蒜,以艾灸之,熨斗熨之,候口中有艾气自愈者。则吾未敢信以为然也。艾气虽通腹中,亦岂自口中出乎?凡百病宜灸者,腹背手足选其要穴,务以艾火活壮之气,直解表里涩滞之气,则血液通融,癥疝奔窜,胃元随输,诸证随退,譬如火焙粢糕,中心温润也。

国人在学习传统医学的过程中,鲜有质疑,这是很可悲的。潇湘君之所以把《艾灸通说》这本书录入印刷出来,看中的就是该书的一些新颖观点,看中的就是作者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艾灸通说》之所以入选《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一本,就因为“在十个部分的阐述中都有一些独到见解”。因了它的价值,所以日本人撰写的《艾灸通说》,成了中医古籍珍本,现今国内硕果仅存的一本藏书被收藏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这是谁?即将新张的初艾堂淘宝店

潇湘君的初艾堂淘宝店定于8月8日正式营业,为了感谢诸位灸友,我们将推出酬宾活动,进店购物有惊喜,包括购物赠送《艾灸通说》。现在上淘宝,搜索店铺“初艾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iub.com/hzzz/1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