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症状

做手术不打麻醉靠硬抗能行吗

手术是否可以不打麻醉?

从患者角度谈谈麻醉所担心的问题:1.全麻损伤智力和记忆力2.能否抗住疼痛而不麻醉3.“半麻”后发生腰背痛、尿潴留等并发症4.麻药成瘾5.麻醉费用高

单从这几方面给予解释:

一.全麻是否损伤智力和记忆力?

故事的领军人物当属我们的刘伯承大将军,当年24岁的他因被医生告知全麻药可能损伤智力而拒绝麻醉,完成了3个小时的右眼摘除术。故事过去近百年,其刘将军坚毅之气仍不破,但“麻醉伤智力”的观点却影响着世代后人,不少患者也因此对麻醉持以抵抗消极的态度,那么是否真如当年那位医生所说,全麻药可能影响智力?

依据现在的研究得出的答案是——青壮年没有影响,儿童和老年人还不确定。那么医生为何会对当年健壮的刘将军如此一说呢?回顾历史,刘将军负伤所处的年代,眼球摘除术需要全麻来完成,所用的麻醉药应该是乙醚或氯仿(如今已逐渐被临床淘汰),因其药理作用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故当时的医生也会揣测该药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但那时处于临床麻醉的初期,对药物的认识也不完善(目前也做不到完全了解),经过几十年的药物研究,对于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初见成效——大脑发育已经完善的青壮年,这些药物没有影响,而处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或退化的儿童和老年人,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是可能有影响,基础研究的机理也未阐明。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项需要长久观察的研究,且术中的其他刺激因素如手术创伤、输液、用药等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很难用一元论去解释(个体化差异、多因素、伦理学往往是临床研究履步维艰的原因)。

那么关于记忆力呢?很多患者描述全麻过后记忆力下降,同时枚举出种种例子,但告诉大家这基本上是心理作用,术前的担心已经给自己一个印上了“术后我可能会记忆力下降”的心理暗示,那么回归正常生活后遇到的种种问题都会抛出这个答案,而且越发坚定。请大家放宽心,近代麻醉开创至今上百年,优胜劣汰了很多副作用较大的麻醉药,目前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都较高。

附句题外话,目前眼球摘除术仅需局麻下就能完成,手术时间约一小时。让我们都来为大大的医学小小的进步点个赞吧。

二.能否抗住疼痛不麻醉?

听了刘大将军的英雄传奇,众多豪气男儿也拍拍胸脯说”IcanIup”,那么你真的行么?

拔牙行,拔甲可能不行;体表行,体内可能不行。行是因为你能挺住,且外科医生可能会同意。不行是因为你可能挺不住,而且外科医生不会同意,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没想到的手术应激造成的机体危害。

谈谈不行的原因:

1.疼痛的耐受:即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的疼痛阈(能感受的最小疼痛)都不一样,有的人对疼痛耐受性大,有的人却痛觉超敏或痛觉过敏。有学者指出疼痛耐受能力除了跟上述生理因素有关,还跟心理因素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忍耐力。当你不了解自己的疼痛耐受程度和忍耐力时,又何谈能挺住呢?即使能像将军那样挺住不动完成手术,就真的对机体好吗?(手术带来的应激问题——下面详述)

2.外科医生为什么不同意?麻醉作为外科发展的重要奠基石,给手术的实施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麻醉绝大部分手术都无法进行。一是需要保证病人机体或手术脏器处于制动状态,才能精细地进行手术。二是手术过程伴随着凶险和意外,必须有人保驾护航,而麻醉医生就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那么手术会有什么意外呢?比如术中大出血,是否输血由麻醉医生根据病人状况决定,还有血压、心率、心律的调控以及可能出现的心脏骤停等抢救工作也是麻醉医生来实施。所以大部分手术必需要有麻醉医生保障的前提下手术才能进行。而另一部分小手术且患者状态好的情况下(医生评估后认为手术不会影响到患者生命状况),可以由外科医生给予手术部分进行局部麻醉后开始手术,例如拔牙或体表肿物切除。

3.机体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机体突然受到有害刺激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引起一系列的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再作用于机体各处引起不同效应。适量的应激反应对机体是有保护性的,过度则对机体造成伤害。手术中的应激源多且强度大,如手术操作、失血、缺氧、血压剧烈波动和疼痛,都可能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而麻醉任务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消除患者这种过激反应(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反射而消除后续反应,吸入麻醉药可能有器官保护的作用等)。若抗住麻醉,使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疼痛等因素将导致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当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启动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则使各器官脏器受损,如应激性溃疡,急性肺损伤、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三.关于“半麻”和它带来的腰背痛

大家平时常说的“半麻”或“半身麻醉”专业上讲叫椎管内麻醉或椎管内阻滞,顾名思义,就是麻醉药注入脊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断相应区域脊神经的传导。故又分为腰麻或脊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脊联合麻醉(药物先注入蛛网膜下腔,术中或术后镇痛需要追加麻醉时再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骶管麻醉(硬膜外麻醉的一种,药物注入骶管内)。

哪些人行哪些手术可以施以“半麻”?

1.手术类型来讲:下肢手术、髋部手术、会阴及子宫、睾丸及卵巢、膀胱及前列腺、腹部内脏(在全麻还未普及之前椎管麻醉也常用于上腹部乃至颈部手术,但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今逐渐被全麻所代替)。

2.适用人群:穿刺部位无感染、外伤、畸形;无腰背痛史;全身无脓毒血症;凝血功能正常;颅内压正常;血压及血容量正常;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外精神病患者、小儿、严重神经官能症、不配合者。

3.麻醉医生的熟练及掌握程度:这是重要且必需考虑的一项,包括三方面,一是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二是对手术过程的了解程度,三是对椎管内麻醉这门技术的熟练程度。关于第三点举例说明一下,同为子宫手术,腰麻和硬膜外都能达到手术目的,选择何种方式依赖于麻醉医生对其的掌握度。只有把握好这三点做出的麻醉决策才能既合力于外科,又对病人有益。

椎管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

1.腰背痛:发生与麻醉后腰背部韧带松弛、穿刺技术有关。大部分患者术后休息即可恢复,无需特殊处理。若是发生了极少见的穿刺引起的椎间盘脱出,需进行相应治疗。

2.头痛:通常在麻醉后3日内发生,女性多于男性,70%的患者在7日内痊愈,90%的患者在6个月内痊愈,典型症状是头痛向额枕部放射,直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发生后应保持仰卧位、静脉输液、给予镇痛药,或是喝一杯特浓咖啡(一杯咖啡含50—mg咖啡因,口服或静脉注入—mg咖啡因可通过收缩颅内血管起作用,注:心脑血管病人忌)。

3.尿潴留:当骶神经阻滞时,膀胱肌肉松弛会出现术后尿潴留,且其恢复晚于下肢的感觉和运动,长时间手术置导尿管可缓解。

4.恶心呕吐:因椎管内麻醉会阻滞交感神经和扩张血管,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出现呕吐症状。此外,手术操作有时刺激迷走神经,也会使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一般给予升压药、吸氧、阿托品或待血压回升会缓解。

5.其他并发症:其他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少见或罕见,发生原因一是与患者自身的解剖有关,二是与麻醉医生的操作有关。请患者记住一旦术中出现呼吸困难、心慌、后背剧痛、嗜睡、耳鸣、头痛、烦躁等不适反应请马上告知麻醉医生!术后出现长时间四肢活动未恢复、二便失禁、腰背部剧痛、高热寒战等也要立即告知管床医生!

手术需承担风险,麻醉也同样,无论全麻还是椎管内麻醉,都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你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你和麻醉医生都经受着同样的考验,既然选择战胜病魔,就请安心地把自己交给身旁的绿衣使者,他或许不是你的亲人,却一定希望你平安。

四.麻药成瘾

很多患者担心自己全麻后会对麻醉药有依赖,甚至宁愿抗着术后刀口的剧痛也不愿使用术后镇痛泵,究其原因是在大多数患者的印象中,麻醉药就是吗啡、度冷丁,用后会成瘾。那临床麻醉中是否如此呢?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麻醉用药。全麻中使用的麻醉药及其相关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

1.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能消除患者烦躁焦虑的情绪,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顺性遗忘等作用。

2..肌肉松弛药:全麻时麻痹患者呼吸肌,予以呼吸机替代,保障患者安全;术中松弛患者骨骼肌以配合外科手术的完成。

3.局部麻醉用药:用于椎管内麻醉,表面麻醉、神经阻滞等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一类麻醉药。如拔牙使用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剖宫产时的椎管麻醉等。

4.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也就是全麻药,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静脉给药的方式,可逆性地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意识丧失,从而达到可实施外科手术的目的。除此之外,一些吸入和静脉麻醉药还有镇痛、肌松、控制性降压等作用,如氟烷类麻醉药、氯胺酮,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镇痛药和(或)肌松药的用量。

5.阿片类镇痛药:就是大家最担心的一类药,这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消除患者痛觉,反复大量使用可导致成瘾性和耐受性。

吗啡:镇痛作用强而持久,但成瘾性强,副作用多。故目前临床麻醉上使用范围很小,已被其他镇痛药所替代,可适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等。但临床其他科室还会使用,如心内科用于心衰患者等。

哌替啶(度冷丁):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8—1/10,成瘾性较小,副作用较多。目前临床麻醉中也较少使用,可用于分娩止痛、人工冬眠剂等。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芬太尼镇痛作用是吗啡的倍,成瘾性小,副作用少。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也是强效且安全性较高的镇痛药。它们是目前临床中常规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6.其他麻醉辅助用药:如血管活性药、血浆容量扩充药等。

故一台手术下来,麻醉的用药是复合性的,非单一性使用某种或某类药物,各药物之间也有协同或拮抗作用,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量体裁衣,以指定最佳的麻醉用药及实施方案。

关于“麻醉药成瘾“的问题再总结一下:目前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镇痛药是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类,其镇痛作用强、成瘾性小,且副作用少。手术中的应用次数少且剂量小,不会造成药物成瘾。即使是术后应用两三天的镇痛泵也是微量注入,也不会造成药物成瘾。

五.麻醉费用高

费用问题不是单一因素决定,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考虑: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表麻、浸润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联合麻醉,每种麻醉方式的基础收费都不一样。全麻贵于其他方式,联合麻醉贵于单一麻醉。

2.手术时间长短:随手术时间延长,以小时为单位追加第一项的费用。例如,假设全身麻醉2小时以内收费一千元(打比方,各医院收费标准不同),之后每增加1小时追加元,同理,其他麻醉方式也是一样。

3.手术方式:不同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鼾症患者做扁桃体切除,可能需要清醒插管这种特殊方式,需要的相应技术也会复杂。

4.麻醉用药及器具: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所用药物的计量和种类可能不同,相应费用也不一。例如肥胖的病人用药量可能是正常人的两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使用较为特殊的麻醉用药等等。麻醉过程中还会需要一些必要器具,如输送氧气的螺纹管、吸氧面罩、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套件等等,都是一次性且麻醉中不可或缺的的医疗器械,需要付费。

5.监护设备:同样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来选择不同的监护方式。若患者无其他并存疾病,或仅有轻微并存疾病但器官功能在代偿范围的患者,所需要的术中监护可能会相对基础,行常规的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氧等可以确保安全;若患者有严重的重要脏器损害且超出代偿,除了上述常规监测外,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监测设备,例如心衰的患者需要实时监测心输出量、每搏变异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等,用以指导术中补液和监测心脏功能。另外,手术类型也与其有关,如心脏瓣膜置换术除了需要体外循环外,还需要置入肺动脉导管,以了解心肺功能和病变程度,以及了解患者缺氧程度等。

6.医保、社保、XX保:以上列举了很多收费项,但患者自己出资的百分比依据你投保的种类也大有差别,具体问保险吧。但还需说明一点,有些麻醉用药不在医保范围内,具体问某局吧。

因此,同一人做不同手术收费不一样,不同人做同一手术收费也不一样。请不要打听隔壁床的老王太太花了多少钱,因为你不是老王太太。









































课堂教你一些小技巧轻松征服沙坑球就
课堂教你一些小技巧轻松征服沙坑球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iub.com/hzzz/2352.html